第十五章 脉络(1 / 2)

天亮了,坐了一整夜的庄行,望着屋顶漏下的阳光,阳光中尘糜浮动。

他站起身,准备去下一个地方。

离开之前,他打算把那本日记带走。

虽然他读过了,但就当留个念想吧。

如此想着,他拉开柜子,找到了那本泛黄的日记。

纸页有些受潮了,他重新把火塘点燃,打算把日记烤干一些,祛除那上面的霉味。

顺带把那两条草鱼烤了,昨晚他没胃口吃东西,现在也没什么胃口,但总不能不吃饭,要想走的远一些,那就要注意吃饭和休息。

他两剑下去将草鱼开膛破肚,刮去鳞片,去屋子外面削了两根木条,用木条从鱼口那里一直串到鱼尾,插在火塘旁炙烤。

调味料只有少许的盐巴,是那天遇见的村民送给他的粗石盐。

坐下来,借着烤鱼的功夫,他将线装书翻开,好让它受热均匀。

无人陪伴他,他便一个人翻阅日记,将粘连的每一页揭开。

翻到最后,他愣了一下。

那里有他以前没读过的文字,是他没见过的内容:

“那年我应皇帝征兆,以能驱使异兽之法,得到宝船之位,天下之广,我以为海之彼岸更有许多未曾见过的妖兽,便欣然前往,哪知一去归来,已垂垂老矣,天下也改朝换代。”

“天下已改,宝船也人心不聚,我无意与他们相交,独自离开。”

“我无亲无故,便想起了那年买来的山魈,回到此地来。”

“已过六十余年,没想到它还在这木屋中,没有回到族群中去。”

“它相守于此地,似还识得我,见了我手舞足蹈。”

“说来怪哉,竟在一山魈身上,得了亲切之情。”

“也罢,懒得再去别处了。”

写下来的,只有这么一点简短的话。

他立刻反应过来,这是后来才补上的内容。

是当年的那个人回来了...

难道...老山魈还没死么?

那他们去了何处?

【懒得再去别处了】

难不成,他们还在这山头?

庄行抬起头,朝屋外看过去。

这山上还有别人么?

他希望有,他此刻太希望见到一个活人,见到一个可以交流的人。

而且,从文字来看,那是从宝船回来的前辈。

宝船跨越了东海,那大雁精也跨越了东海飞去了玄清观,这中间,说不定有某种转机。

那位前辈或许...见多识广,能为他解惑。

庄行合上了书页,连火塘旁的烤鱼都顾不上,走出木屋,穿过了秋日的荒林。

他顺着水源走,河流旁有人的概率更大。

走了一段路,他忽然看到了一块石碑,停住了脚步。

那碑上没刻有字,但是刻了图画。

那是一只山魈,一只手中握剑的山魈。

碑前插着一把锈剑,这剑庄行认得的,本是老山魈手中的剑。

生来无名无姓,死时便也不取名讳,为它刻个画像,好过一个从没用过的名字。

他顿时明白了,这是老山魈的碑。

庄行默默地站在碑前,拜了一拜。

他接着往前去,碑既然在此,那立碑之人,也该在附近才对。

果不其然,走了一遭,当真在水源旁见了一屋舍。

比起那破屋却是好上了许多,还多了篱笆,围了个院子。

院子里倒也干净,有个人手握扫帚,在扫落叶。

秋天的叶子,一天不扫,就会落得到处都是。

那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虽然老了,但并无垂暮之气,看起来十分硬朗,气息也沉稳十足。

庄行上前去,正欲报上名来,老人却先抬起头,和他打了招呼。

“你回来作甚?”

这老人的话里好像认得庄行,而庄行马上也意识到,这老人是与谁相识,类似的事情第一次遇见会觉得茫然,第二次意外,第三次,第四次,就会习惯,并且懂得如何应对了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