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5章 战争使者(2 / 2)

汉阙 七月新番 3799 字 23天前

家里人都动心了,但徐奉德不愿走。</P>

“年轻人根浅,就跟在沙漠里活不下来的小草一样,风一吹就跑。我这老朽却是在敦煌扎了根,如同骆驼刺,喝惯了河西的水,挪不动喽,就死在这吧。”</P>

自从任弘封侯后,悬泉置备受敦煌郡瞩目,不止是县令、县尉、督邮,连郡丞都亲自来过,对他别提多客气了,承诺徐奉德可以升官,但他还是宁可继续留在悬泉置。</P>

“老朽要才无才,要德无德,不仅好酒爱说胡话,甚至还会去女闾,更好赌,去做一县楷模的三老?汝等还是另请高明吧,我能管好小小置所几十号人,让驿骑文书不失,往来使者吏卒不饿着便足矣……我就是这样跟郡丞说的。”</P>

常惠赞道:“大汉之所以是大汉,就是有许多徐啬夫这样的地方少吏啊。”</P>

虽然少吏已白头,但常惠摸摸自己的头发,又何尝不是如此。</P>

等到酒足饭饱,众人启程时,徐奉德像往常那样送他们出门,置所三十七号人皆跟着老啬夫,朝汉节作揖。</P>

而常惠则在车上回望悬泉置,不知为何,他总觉得,自己还会经过这很多次。</P>

但徐奉德在常惠他们走后,脸嘴就没刚才那么好了,骂骂咧咧让置卒干活洗涮,好为接待下一波人做准备,只不知来的是戍卒,还是大军。</P>

他自己则到了二楼,搔着灰白的头发,用一手有点丑的字,记下常惠使团的每一笔开销。</P>

“悬泉置元霆元年七月过光禄大夫护乌孙使者常惠费用薄。”</P>

徐奉德喜欢这个年号,听说跟任弘有关,那孺子当年吹嘘,悬泉置会经常听到他的消息和传闻,果然没说大话。只可惜换了新皇帝,明年就要变喽,只希望通知更换的文书来早点,很多时候换了年号敦煌却不知道,还在沿用去年。</P>

他继续记录:“入羊五,其二羔,三大羊,鸡十二枚。以过护乌孙使者及军长史二人,军候丞八人,司马丞二人,凡十三人。”</P>

“出鱼十枚,出肉百八十斤,以过斥候五十人。”</P>

“出米二十八石八斗,出十八石置所自酿酒,出豉酱一石二斗,以食施刑士三百人。”</P>

对常惠带去支援乌孙的军吏而言,在物资不怎么丰富的河西,算得上大鱼大肉极为丰盛,哪怕三百施刑士,也能管饱。</P>

这些记录,自然是为了向上司报账,是否多记,很大程度上看的是置啬夫的良心。</P>

徐奉德不敢说自己一点没贪过,但只偶尔多报只鸡,两条鱼,用来给自家的孩子开荤,也顺便让夏丁卯带来的小任弘啃个鸡腿,否则怎会长怎么高大壮实,虽然手搏剑技还是差。</P>

若再往深处想,其实徐奉德也不知道这些琐碎的记录,对整个大汉,对这个文明来说,究竟意味着什么,只是上面规矩说得记,那就记下来呗。</P>

“真能吃。”</P>

记完后,徐奉德日常开骂,边骂还洋洋得意:“我悬泉置的饭菜,就真这么好吃?”</P>

“不过这位常大夫莫非心里有事?同是汉使,饭量可比那义阳侯傅公差远了,居然才吃了半只鸡!”</P>

……</P>

常惠他们离开悬泉置后,在途经效谷县时,遇到了敦煌中部、宜禾都尉被调去冥泽,等待赵充国和任弘的驻军,领兵的是中部都尉孔璋,四年了,一直谨慎不愿冒险的孔都尉,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,大概是听说此去要和昔日下属小小燧长任某人共事,脸色愁苦。</P>

到了七月下旬,常惠终于抵达玉门关,长安至玉门抵达这里,</P>

常惠抵达玉门关,按照典属国地图上所画,从长安到玉门,四千余里。</P>

而从玉门到乌孙赤谷城,亦是四千多里。</P>

到了这,才算走了一半的路。</P>

“解忧啊解忧。”</P>

站在玉门关上眺望西方,初次出使乌孙的常惠低声暗道:“你当年,究竟是去了多远啊?”</P>

当得知乌孙遭到匈奴袭击时,常惠心急如焚,甚至主动请缨为使者,这一路走下来,常惠明白了,当年解忧公主的和亲之路,一点不比他随苏武前往匈奴时轻松。</P>

是啊,都难,事到如今,便没必要再为过去的事郁结为难对方了。</P>

正想着时,远处若隐若现的胡杨林中,却有一骑沿着大道奔腾而至障下——如今大汉已开始经营西域,设都护,而驿站也从玉门关,越过魔鬼城和白龙堆,延伸到了楼兰,直至轮台。</P>

西域有任何风吹草动,傅介子都能在十日之内让玉门都尉知晓,再回报长安,沿途有烽燧保护,再不必像三年前奚充国等人那般,遭到匈奴人追击。</P>

那驿骑满身黄沙,身上插着几面小旗,这是最紧急军情的标志,常惠眼皮一跳,立下下了障城,来到玉门都尉府邸里,得知了刚刚从西域传回,还热乎着的消息。</P>

“西域都护义阳侯介子令禀玉门,传报长安:七月初,匈奴七八万骑过天山,已于伊列水破乌孙军!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